關于無線網橋和監控攝像頭的配對數量,我們要考慮三個因素:攝像頭占用帶寬、傳輸距離、無線網橋的傳輸帶寬。
只要弄清楚這三者之間的關系,就能在無線監控工程中快速地確定無線網橋和監控攝像頭的選型和數量規劃問題。
以下為攝像頭個數和無線網橋傳輸帶寬之間的計算公式:
解釋下這里面的網橋帶寬,這里跟交換機有些區別,我們平時購買的網橋有的稱為千兆網橋,他實際的帶機量并不是1000M除以碼率,這里面要考慮一個網橋實時傳輸帶寬,1000M的網橋實際傳輸帶寬可能只有100M左右,也就是只能帶200萬像素的攝像頭十幾個左右。
這跟網橋的傳輸距離以及網橋的性能、環境、干擾有關,帶寬多少接多少個攝像機,當然碼流小些理論上可以接多些,但是也不會多出幾個,解釋這個問題很復雜,但是只要理解了WIFI的工作原理就是知道,網橋的帶寬不是主要因素,時間最重要,攝像機越多每攝像機通訊時間越短,整個周期里,數據剛有不能完全及時處理的就是上限了,所以一旦不能及時處理,那么網橋就會出現不穩定,卡或者掉線的問題就可能會發生。
其實換個角度解釋,網橋是點對點傳輸,假設一款網橋設備,點對點帶寬1000M,但是面對多個攝像機接入點時,這帶寬是沒意義的,攝像機傳送的是和時間有密切關系的數據,網橋只能逐個逐個地接收,單位帶寬再大也沒發揮不了大作用,攝像機的數據是實時采集的,和收發已經放在硬盤的數據是兩碼事,不會因為帶寬大,就有大數據給你,監控攝像機沒預讀機制,也不會緩存過長時間的數據,所以處理數據一慢就出問題,
如果在一個周期里,一個攝像機延時超過一定時間,就引起全面延時,等終端放棄老數據重新請求新數據時才又恢復,然后又延時,結果是畫面卡頓,錄像內容掉時間。
傳輸距離與傳輸帶寬的關系大家都懂,傳輸距離越遠,傳輸帶寬就越小。畢竟無線網橋是利用微波進行傳輸的,微波具有擴散的效應,在進行遠距離無線傳輸時,微波信號就會被大大的減弱,就像平日我們的手機離WIFI源頭越遠,信號就越差的道理一樣。
例如一款5.8G的大功率無線網橋,它的理論傳輸速率是300Mbps,但在實際應用中,往往就剩下了60Mbps。要是在進行5公里的實地測試中,獲得了60Mpbs的傳輸速率。那么,根據上面的計算公式,5公里的無線傳輸就可以帶15個碼流為4Mbps的130W攝像頭。
但是,這只是在理論上的情況下才能實現的,畢竟傳輸數據與傳輸視頻是兩碼事。在無線視頻監控的項目中,用戶都十分注重監控視頻的流暢度。130W的攝像頭的碼流為4Mbps,但在進行高清視頻傳輸時,傳輸帶寬中的動態碼流有可能就會突然升到6Mbps,甚至更高。
因此,這款5.8G無線網橋進行5公里無線傳輸時,通常只帶10個130W的攝像頭左右。
當然,也可以通過添加高增益天線的方法,提高無線網橋的實時傳輸帶寬,這么一來也可以多帶一兩個攝像頭的。
另外,目前的視頻編碼標準有2種:H.264和H.265。
新出的視頻編碼技術H.265能高效地對高清視頻進行高度壓縮,比H.264能有效提高近一倍,所以采用了H.265 視頻壓縮技術的攝像頭也能對減少傳輸帶寬的工作作出貢獻。
網橋按傳輸距離的長短,可分為3公里的 O5、5公里的O3、10公里的O6。其中O3 為2.4G網橋,O5/O6 為5G網橋。網橋的傳輸性能隨著傳輸距離的增大而降低。以點對點傳輸為例,根據實際使用環境測試的數據總結網橋傳輸實時帶寬和距離的對應關系表供參考。
不同的無線網橋性能確定了它們的應用環境,例如5.8G大功率無線網橋能傳輸5公里,而另一款無線網橋卻可以傳輸50公里,甚至還有能傳輸100公里的無線網橋。
傳輸距離的不同取決于它們之間的性能,而影響它們之間性能的因素有很多,如采用的微波頻率、設備功率、硬件配置、軟件、傳輸技術等等。另外,因為5.8G頻段比2.4G頻段的干擾少,傳輸速率更快,所以一般來說中遠距離的傳輸,5.8G無線網橋比2.4G無線網橋帶的攝像頭多。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圖片,文章,均來源于網絡收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與我聯系刪除!